栏目分类

你的位置:福彩快乐8专家推荐 > 新闻动态 > 白酒销量暴跌70%,为何利润反增?

白酒销量暴跌70%,为何利润反增?

发布日期:2025-08-21 23:43    点击次数:78

白酒销量暴跌70%,为何利润反增?

先来看一组令人咋舌的数据。2016年中国白酒销量达到270亿瓶,而今年这个数字骤降到83亿瓶,跌幅超过70%。换句话说,过去每人平均一年喝20瓶白酒,如今只剩下6瓶了。

但令人意外的是,销售额却不减反增,从6000亿元上涨到8000亿元,增幅超过33%。更夸张的是整个行业的利润表现,毛利率从70%拉升到81%,净利润率也从25%提升至31.5%。销量下滑,营收和利润却飙升,这种强烈的背离背后,揭示了白酒市场的真实现状:价格虚高,利润集中,行业正从量的竞争转向价的较量。

那么是谁在推高酒价,是不是白酒厂家的收割游戏呢?接下来我们从成本结构和产业链来一探究竟。

以酱香型白酒为例,一瓶正宗坤沙酒的成本约90元左右,碎沙酒则可能低至30元,浓香型高端酒成本大致在90元,普通版在30元左右,而清香型的成本跨度最大,最低仅10元左右。

值得注意的是,成本只是起点,一瓶市价300元的坤沙酒,其中只有约100元是生产成本,利润约为100元,其余的全是税费,消费税60元,增值税26元,附加税还有10元左右。也就是说,即使最终售价达到300元,厂家的利润空间其实并不如想象中那么丰厚,但这只是行业表层,真正赚走绝大部分利润的是头部企业。

据统计,全国白酒行业的总利润为2508亿元,前20家上市白酒企业就拿走了其中的2301亿元,接近九成。茅台、五粮液、汾酒、泸州老窖这些品牌的毛利率几乎都在90%以上。

更令人担忧的是,整个行业的库存问题。当前全国白酒库存总价值高达6.6万亿元,理论上足够全国人民喝上整整8年了。在消费需求下降,供给严重过剩的背景下,价格为何能坚挺?答案就藏在两个正在迅速发生变化的变量里:渠道变革和香型结构调整。

传统白酒的销售体系长期依赖经销商,但近年来,这一格局开始松动。数据显示,经销商渠道占比已经从70%下降到55%,预计明年还将进一步下探至46%。与此同时,电商渠道的占比提升至25%,直播带货渠道已经突破了8%。新兴渠道不仅缩短了销售链条,也压缩了中间成本,为产品降价创造了空间。

变化还体现在消费者的口味上。以前热炒的酱香型白酒正在失去昔日的统治地位,其市场占有率已经从50%下降到40%,浓香型从32%下降到30%,反倒是价格更为亲民的清香型白酒异军突起,占比从10%上涨到13%。此外,一些地方特色香型也在借助社交媒体和电商平台迅速崛起,比如广西的米香型三花酒,山东的芝麻香型景芝酒,开始在年轻消费群体中赢得关注。

这也直接带出了一个关键的问题,接下来白酒会不会大规模降价?

答案是降价已经悄然发生了。目前来看,作为行业风向标的茅台,市场普遍预期价格将回落至800元左右,五粮液则面临回落至600元左右的压力。第二梯队的习酒、郎酒、珍酒等,其定价上限预计在300元附近,而像汾酒、1573、梦之蓝、青花粉等高端产品,也正逐步回归300元价位以内。至于日常饮用的口粮酒,50元以下就能买到质量稳定的产品,比如汾杏二锅头等老品牌的新款。

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,选酒的门道也越来越清晰,关键看两个要素:香型和工艺,比如酱香型,要认准坤沙工艺,300元以内拿到正宗坤沙,就属于性价比极高的选择。

从行业角度来看,白酒市场正在去泡沫化,高库存、高毛利的时代终将过去,渠道变革和消费降级,正在重塑整个产业格局。未来谁能抓住直播电商的机会,谁能在性价比上打出差异化,谁就可能成为新赛道上的赢家。

如果你是投资者,也许现在不是追涨茅台和五粮液的最佳时机,而是关注那些具备渠道优势,价格亲民,品牌灵活的新兴酒企。如果你是创业者,白酒依然是个值得进入的市场,只是打法方面要全面升级。



上一篇:央国企改革概念15日主力净流入7.14亿元, 天风证券、上海电气居前
下一篇:没有了